“任何经济发展,都离不开投资,培育新质生产力,更是离不开工业领域的投资。当前,河南可以通过扩大工业领域投资,培育新质生产力。”在7月27日举行的新质生产力赋能先进制造大会上,河南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顾俊龙说。
长期从事数据统计工作的顾俊龙,对国民经济核算和投资统计较为精通,其更擅长解读数据背后的经济发展逻辑。他从众多的数据中梳理出河南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,并就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河南科技创新占经济增长比重较低
去年以来,新质生产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高频热词。
位居中部地区的河南,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如何?
新质生产力,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
“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,从科技发展、发展质量、创新情况、效益水平四个方面去衡量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。”顾俊龙说。
以2021年河南经济数据为例,2021年河南省科技创新占经济增长的比重为25%。也就是说,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是由科技创新带来的。而江苏省科技创新占经济增长的比重为72.4%,湖北省占比为53%,福建省占比为45.9%。
“在能耗水平方面,从70年代到现在,中国能耗消费总量在大幅度上升,超过欧美国家,这与我们是发展中的经济体有关。”顾俊龙说,一个明显的现象是,我们的经济质量在提升,但是能耗水平依然比较高。
从创新情况来看, 2022年河南省专利授权量达到了13.6万件,其中工矿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超过10万件,占全省获得的专利授权量的74.2%,这体现出河南省工业企业的创新热情与创新力量。
从效益水平看,河南省机械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顾俊龙表示,河南整个科技创新水平低于全国,这与河南的地理位置、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比较匹配。
通过扩大工业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
基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,河南该如何培育新生产力?
顾俊龙表示,项目建设投资是实现社会资本积累功能的主要途径,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,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,可以提高社会总供给量。就企业而言,项目建设投资可以增强企业经济实力,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“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角度讲,扩大工业领域投资,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,也包括技术改造投资,还包括知识产权投资和R&D(研发)投入。”顾俊龙说。
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-0.9%、34.4%、17.4%,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占整个投资的比重7%以上,这体现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在投资中的重要性。
顾俊龙表示,企业还要注重R&D的投入。R&D投入不一定带来创新,但在现代社会,没有R&D投入,一定不会有大的创新。
根据新的制度,知识产权投资也纳入固定资产投资。最主要的三种知识产权是著作权、专利权、商标权。
“专利权与商标权也被统称为工业产权。企业在技术市场上购买的知识产权也是企业的投资,能够给企业带来产品、技术升级或转换新的发展赛道,带动企业发展。”顾俊龙说。
河南省委提出“项目为王”,定期开展“三个一批”集中推进活动,实施“7+28+N”产业链群培育活动,是在动员全社会,通过加大投资力度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因此,河南企业要把握政策机遇,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。同时,也要因地制宜扩大投资,走差异化、精品化、专业化之路。
要留住人才,还要培育创新文化
在顾俊龙看来,除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,河南企业还要在吸引、使用、留住人才方面下功夫。
“留住人才,一看收入,二看待遇,三看是否有自我实现的平台。2022年,河南省平均工资77627元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%。其中,制造业67584元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3284元、教育80665元,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%、57%、67%,这样的工资水平,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乏力。”顾俊龙说。
此外,顾俊龙建议,企业要对创新活动给予激励,特别是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创新,必须重奖,形成企业创新导向和创新文化。
“在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文化环境中,人们愿意尝试新的思想和方法。自由思考,激发创新灵感。在创新文化里,最忌讳的就是固步自封、封闭保守,需要发散性、风暴式的思维,需要打破常规,勇于尝试的勇气,有宽容失败的氛围,要让以打破常规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创新风格。” 顾俊龙说。
顾俊龙还建议企业要有开放的心态。他表示,现有的科学技术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,是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相互学习、彼此互鉴、接力传递、共同创造的成果。通过开放合作取长补短,引进、消化、吸收正规配资炒股,会进行再创新,也会加快创新进度,少走很多弯路。